时间:2023-06-06 10:38:30 | 浏览:81
都江堰
“天府之国”的文明密码
都江堰坐落在四川岷江之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作为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的经典巨制,堪称人类水利发展史上的旷世奇观!
2000 年 11 月,都江堰与青城山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是这样评价它的:“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的都江堰,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惟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因势利导 鱼嘴分江
青山巍巍,水流汤汤,入眼一片壮阔的山水画卷,因水利工程而得名的城市——都江堰市处处绿树成荫,可以想见都江堰水利工程为这个城市带来的恩惠。一进都江堰景区大门,直扑眼帘的便是美丽的风景,岷江水奔腾而下,浩浩荡荡,猛浪若奔,两岸树木葱郁挺拔,负势竞上,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丛林之间依稀露出亭台楼阁,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置身这座经久不废、举世无双的千年古堰,一种由现代穿越古代的神秘感和崇敬感油然而生,真是“涛声细说千年事,古堰任你逍遥游。”
我们顺江而下去游览这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工程,面对汹涌澎湃、震颤大地的大江急流,强烈感受到滔滔江水那种惊心动魄的巨大魅力。只见呼啸的江水如脱缰的野马,翻江倒海,咆哮如雷,一路狂奔,势不可当。
在岷江江心修筑的分水堤坝鱼嘴,形似大鱼卧伏江中,当江水奔撞到鱼嘴后,刷地一下分割成二股水流,像被驯服一般按照筑坝导流的设计乖乖地调整了水流方向,经飞沙堰溢洪道分洪后,直奔宝瓶引水口,缓缓流淌,分流到成都平原大大小小的河道水渠,变水害为水利,浇灌良田万顷,造福子孙后代。
中国历史悠久,国土广袤,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变化万千。丘陵山地容易干旱,洼地和河道旁容易遭水灾,因此古人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把因势利导作为治河策略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发明了各式各样的水利工程。
“堰”就是这种工程中的一种,在溪流上筑坝,拦蓄水流用来灌溉,称作“堰”,都江堰的“堰”就是这个意思。都江堰水利工程大体由鱼嘴(分水堤)、宝瓶口(引水口)、飞沙堰(泄洪堤)三个部分组成。鱼嘴昂首于岷江江心,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末端的侧向溢流堰,作用是排沙;宝瓶口是人工开凿玉垒山岩体的进水口,是内江灌区的天然引水咽喉。
鱼嘴分水堤,长约 3000 米,把迎面而来的岷江水一分为二,切成内外二江,根据建造者李冰“四六分水,二八分沙”论断,外江江面占整个岷江河面的十分之六宽,内江则占十分之四,内江在深度上略低于外江。
当遇到旱季时,根据“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则,岷江水十之八九会流入内江,当遭遇洪水时,河面的宽窄对水流量的影响大于深浅对水流量的影响,所以,此时大量的水流会从外江流走。由于这个鱼嘴的造型以及它的特殊地形,水流经此地,会卷起层层漩涡,表层清水流入内河,大量的泥沙石块流入外河。这样一来,既保证了成都平原水源的充足,又保证了水质的清澈。整个成都平原便可悠然自得,旱涝保收了。
飞沙泻洪 宝瓶吐露
天惊地动气象殊,谁翻雪浪倒银壶?清流直下宝瓶口,离堆千载胜画图。”宝瓶口呈倒梯形,石壁上刻有观察水位的“水则”,原是湔山(今名玉垒山)伸向岷江长脊上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口子,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原山体分离,被称“离堆”。这个神来之作,是李冰利用岷江和玉垒山的山形水势,设计出的都江堰咽喉控制工程。
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据记载李冰带领工匠们花了整整八年的时间,用“积薪烧岩”的原始方法从对面的山体凿开的。那个时候,没有火药,更没有先进的工具,工匠们燃烧树木将岩石烧红至发烫,再用江水浇泼,一冷一热,坚硬的岩石在反反复复热胀冷缩中崩塌,形成了 40 多米长,20 多米宽的内江总进水口。
宝瓶口犹如瓶口一样,严格控制着进入成都平原的江水流量,稳定的进水量对成都平原的农田灌溉、抗旱防洪、生活用水等都产生了特大效益。直到今天,它不仅一直在担负古堰“节制闸”与“咽喉”的重任,而且自然景观瑰丽,以“离堆锁峡”之美位列历史上著名的“灌阳十景”之中。
出了“宝瓶口”,经过一座桥,就到了“飞沙堰”,在堰上,清澈的江水拍着水坝,似抚摸一般,丝毫看不出水急浪涌。飞沙堰,是一座高河床仅 2 米的低堰,宽 240 米,别看它貌不惊人,却是作用巨大。它主要功能是把从上游冲下来的沙石排走,起到防洪排沙减灾的作用。
当内江水量过大时,洪水就会翻越飞沙堰,自动进入溢洪道,由外江排走。更妙的是,飞沙堰刚好位于内江进入宝瓶口的急转弯处,内江洪水越大,冲在山脚陡岸上所产生的回流就越强,因此被托起的泥沙、卵石便被奇迹般地从飞沙堰上抛出去,进入外江,飞沙堰的名称也正是由此而来。
现在的飞沙堰用混凝土浇铸,在古代是用“杩槎截流”与“竹笼卵石堵水”的方法修筑,杩槎由三根碗口粗的木桩绑扎做成三脚架,架间用檐梁连接,架上置竹芭加培粘土,形成形成人工围堰,最终截断江水。
竹笼以当地产慈竹、白甲竹编织面成,内装卵石、用以护岸、作堰。传说李冰最初修建时采取了不断向江中抛掷巨石的做法,想以这样的方式来构筑堰堤。但是巨石根本无法抵御湍急的江水,就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李冰偶然看到了一位在江边洗衣服的妇人,老妇人盛放衣物的竹笼引起了李冰的注意:当水要将竹笼冲走的时候,洗衣的妇人将几块鹅卵石放入其中。这让李冰大受启发,于是他请来竹工,让他们编成长 3 丈、宽 2 尺的大竹笼,然后在里面塞满鹅卵石。再将沉重的大竹笼一个个的沉入江底,飞沙堰由此修成。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时采用笼石法,工程简易,费省效宏,此法千古流传,至今防洪抢险时仍广泛用。
福泽千年 珍水万世
东流之水,滚滚而去,稻菽芬芳,茵蕴四季。由李冰主持建造于战国时代公元前 256 年的都江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正是有了它,清流浸润千里沃土,曾经贫瘠的四川盆地才有了“天府之国”的美名;也因为有了它,才孕育了这个地区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文化。两千年前的设计,直到今天依然在泽福后世,滋养着天府之国成都。
入园通道有一处供游人参观喷泉,中间是四根卧铁复制品,上铸年份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四川省人民政府 1994 年,其真品埋在内江河床下。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均具有天然排沙、泄洪和无坝引水的功能,岷上游每年要带下 400 万至 600 万立方米沙石,经过这三大工程的排洪排沙之后,进入宝瓶口的沙石,只有 15% 左右。为解决这一最后难题,李冰建立“岁修”制度,并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原则,即在冬季枯水期将内江断流,对水利工程进行检修。
“深淘滩”是指岁修时要淘除飞沙堰坝前淤积的沙石,以保证宝瓶口正常进水,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风栖窝”处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岁修淘滩要淘到卧铁才算恰到好处,才能保证灌区用水。“低作堰”是指整修飞沙堰时,不宜把堰顶筑得太高,因为太高不利于泄洪排沙,太低则宝瓶口进水不够。“岁修”制度是维护都江堰水利工程健康运行,为下游灌区安全输水的重要手段,也是都江堰沿用千年的重要制度。
历代治水者逐渐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六字诀、“遇弯截角,逢正抽心”八字格言等治水经验,制定了“旱则引灌,涝则疏导”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维修方法。这些经验直到今天,依然被世界水利奉为圭臬,成为都江堰为人类水文化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伏龙观中国宝级文物“李冰石像”1974 年出土于都江堰渠首鱼嘴附近,雕刻于东汉建宁元年(公元 168 年)。石像上铭文“珍水万世焉”的字样,意为世世代代都要尊水,这是汉代蜀人记录下来的对李冰治水核心文化精神的解读,应该说是李冰留给人类最该珍视、最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作为两千多年前建造的水利工程,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并没有采纳所谓先进的技术,也没有建造雄伟的大坝,而是顺水之性,崇尚自然。一个都江堰,造福千万蜀人,既可以防洪泄沙,还可以灌溉航运,可谓四两拨千斤,成都平原从此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岁月更迭,花红月白,直到今天都江堰还在为四川省 8 市、42 县的 3000 多万人提供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都江堰灌溉区成为四川省工农业生产最发达、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水利是农业文明的重要一环,在与自然的较量中,古人用汗水、用智慧一点点的改造着自然,同时又尊重自然,处处闪耀着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理念。饮水之时,怎能忘掘井之人,凉荫之下,岂可忘植树前辈。
文丨白晋华
图丨白晋华 图虫 · 创意
以上节选自旅游世界杂志2022年5月刊
今天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口号是“减塑捡塑”,都江堰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代表地区,截至目前,有维管植物3284种,脊椎动物568种,鸟类266种,自然景观丰富,既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展示窗口,让我们一起来瞧瞧吧~植物类作
又见都江堰ID: youjiandjy 雪山里的公园城市,又见都江堰一切美好......关于都江堰,你知道多少?来 ,测试一下,下面这些“都江堰”,你都知道吗?01在都江堰有个节日首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起源于公元978年的都江堰放水节,古名
又见都江堰ID: youjiandjy 雪山里的公园城市,又见都江堰一切美好......青城后山风景叠叠重重,曲曲弯弯高高大大,威威严严有时身躯全裸净洁在无际的蓝天有时白茫茫的一片不与世俗相见个性诚诚坦坦不施半点瞒和骗这儿没有大的庙殿这儿极
诸葛亮与都安堰文/兰字尧蜀汉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太子刘禅即蜀汉皇帝位,改元建兴,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内政、外交、军事、经济由诸葛亮决断。到了五月,干冬连着干春的旱情更加严重,位于都安堰渠首的都安县,由于岷江来水少,水位低,柏条河
好消息!想去青城山玩耍的小伙伴有福了!从3月30日至4月30日只要在都江堰市消费就可免费游览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还等什么安排上!3月27日,记者从都江堰市获悉,从2020年3月30日至4月30日,景区推出“你消费,我免费,这个四月青城山—都
国庆节因为核酸不想出大成都,去了都江堰,我们几人都购买了年票,准备从离堆公园进景区,在门口一查说是核酸超过了72小时。那我们只好玩免费的景点了。另外说一句,在离堆公园门口有免费的核酸检测点,我们去排队时,花了半小时就戳到喉咙了。免费的景点路
中国地广人多,所囊括的地势也较为复杂。细数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流淌着的水利开发建设史。接下来我们借助Bigemap GIS Office软件来查看都江堰卫星地图,并借助标记来详解都江堰的建造原理,感受千年前古人的智慧。 ▲四川都江
太行风光,百里画廊;画廊之上,大美八泉。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作为山西省“太行旅游板块”的龙头景区和太行山大峡谷的品牌景区,因有八股泉水同出一地而得名,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游玩。大家流连于此,除了欣赏到美如画的山水风光外,也在玩乐中感受到
又见都江堰ID: youjiandjy 雪山里的公园城市,又见都江堰一切美好......2022年,都江堰市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孵化培育了一批“服务群众、反响良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其中“书
都江堰“天府之国”的文明密码都江堰坐落在四川岷江之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作为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的经典巨制,堪称人类水利发展史上的旷世奇观! 2000 年 1
图为湄洲岛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理论宣讲。进行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湄洲岛聚焦海岛群众所需所盼所想,立足于当地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传承弘扬“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充分发挥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两岸一家亲”妈祖义工志愿服务品牌效应
原标题:嘉峪关:文明之城培育幸福之花——嘉峪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嘉峪关市文明委(扩大)会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徐俊勇 赵明霞 庞燕文明之风浩荡来,雄关绽放幸福花。2017年,嘉峪关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20年蝉联全国文
走进西北大漠戈壁,在河西走廊的西端,循着高低起伏、绵延不断的鸣沙山东麓望去,就能看到在其崖壁上,所开凿出历经上千年岁月的历史沉淀和沧桑面貌。这里是敦煌莫高窟,是闻名于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曾沉睡着富丽多彩的壁画、惟妙惟肖的泥质彩塑。但在一百多
随着暑假到来,旅游市场迎来了出游高峰。暑期出游的广大游客,无论是学生朋友们,还是亲友结伴出行,外出旅游需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安全出行、文明旅游!旅游温馨提醒:遵守交通,安全出行暑期进入旅游高峰时段,尽量避开热点地区和高峰时段,提前设计好旅行线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17日电 据文旅部官方微信17日消息,暑期是旅游旺季,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广大游客文明观览、文明旅游: 遵守法规、尊重风俗。遵守生态环境保护规定,不破坏植被,不追捉、乱喂动物,不违法购买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遵守文物古